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发布人: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 2022-11-16
近日,2022 i will安心志愿行动研究报告在2022全球专业志愿服务周(PBW)暨北京主题活动上发布。来自山东大学的教授韩自强老师分享了的研究报告内容,该报告是对i will安心志愿活动的回顾和思考,是对“i 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运营机制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建议,促进形成可快速复制和高效运行的敏捷型i will志愿者联动模式,并对公民参与应急专业志愿服务和风险治理提供有益借鉴。通过这样的研究,也可以使大家从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层面对专业志愿服务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以下为韩自强教授作2022 i will安心行动研究报告分享的主要内容:
---------------------------------------------------------------------------------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代表i will 安心志愿行动与大家分享行动研究报告的内容。报告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是整个行动的使命和工作方式;第二是组织方式的梳理;最后对志愿者能否长期留下来进行志愿服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报告的研究背景是 新冠疫情带来了很多心理影响,这一点容易被大家忽视,友成基金会和博能基金会团队高度的专业度和敏锐性认识到社区的一线工作人员不仅要面对疫情对自身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肩负着管理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亟需被关注和服务。
i will安心行动主要服务内容包含防疫知识科普工作、需求链接,心理陪伴和指导以及培训,还有对基层工作人员和社区对接的小伙伴进行赋能工作。
服务的对象是谁呢?主要是社区居民、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一些特殊群体。
在过程中发现,应急志愿服务需要平衡“不忘初心”与应对弹性。最开始想做的事情在应急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地被调整。当然对于整个大范围全国性的的活动来说,很多地方“地接”的合作伙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技术赋能与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较多挑战,志愿者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也都存在着较大挑战。
行动的整体工作从逻辑模型上可以分为投入、活动规划提供的服务、方式、合作伙伴协助、产出、社会影响这六个方面。 创新应急志愿的模式非常新颖,值得去总结并可大规模的突发事件中加以应用。具体的产出主要是行动模式、管理模式的提炼。行动的服务对象是在线服务,所以人数比较多,而且涉及的区域广,在前两年的行动中海内外有10余个地区,合作伙伴有百余家。在开展行动的过程中开发了小程序的工具性产出,还有知识信息服务的产出,包括讲座、抗疫信息等参考内容。行动产生的社会影响主要是促进了重点人群的身心健康,并且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
大家看图,i will行动中的活动地域涉及国内和国外。在运用模式上也是根据每次疫情情况进行持续的、具体的调整。其中比较创新的是组织管理团队交流,通过i will中台链接社区需求专业的志愿者。
组织架构中,社区层面中居民的需求主要是由运营负责人、四师以及督导一起去满足。我们发现和讨论的有几点:第一,网络化应急共同体形式展示了较好的弹韧性;第二,“中台”设计具有一定创新,可以第一时间回应前线需求而灵活应对;第三,应急中的数字志愿者管理大部分在线上;第四,数字时代技术赋能与挑战并存。
最后一个内容关于长期志愿者的培育方面,在行动中有很多应急时期自发的、临时的志愿者来加入。如何通过赋能和管理,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形成可持续、有组织隶属的志愿者,也是应急管理和志愿者管理的目标之一。
通过文献和理论的研究发现,整体上来说影响志愿者长期从事志愿工作的因素有两个维度,即个人维度和组织维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自我保护这方面可能并不是很多志愿者参与行动的主要动机之一。影响比较大的是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价值表达。
从组织维度来看,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比较高,工具支持和角色支持相对较低,但是整体上都是比较高的,信息支持和工具支持是对志愿者愿意长期留下来工作影响最大的。
就长期志愿者来说,我们的主要发现和讨论是:志愿者的爱心是占据第一,促进大家参与志愿活动。但是发展成长期的志愿者可能需要更加重视对他们的赋能。另外,从总体来看,满意度和组织支持评价都很高。相对来看,对长期志愿服务意愿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信息支持、工具支持、情感支持和角色支持。志愿者培训和组织管理方式满意度相对较低。
最后提出建议供借鉴:
第一,完善以沟通和参与为核心的网络化应急共同体组织;
第二,稳定核心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培养与留存机制;
第三,完善“中台”体系,探索模块化应对经验积累;
第四,加强技术赋能,借力跨界合作;
第五,加强合作,加大社会嵌入性。
针对志愿者管理流程做了梳理,构建了初步的志愿者管理系统,从志愿者的进入、培训、安排工作,到志愿者的留存整个流程的模式,提供了一些思路。
最后,非常重要一点,即如何培育并沉淀长期志愿者队伍?
首先,要建设i will志愿者系统,形成稳定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队伍不稳定会大大降低应急响应效果。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建设i will志愿者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并定期与其中的志愿者进行沟通,提供培训和参与机会,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专业的志愿者队伍,这样才能实现“平战结合”,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并可通过稳定的志愿者资深带萌新,传承经验、知识和志愿精神。
其次,长期志愿者队伍的维护,需要情感和赋能并重。“帮助他人”是志愿者的初心,但是长期志愿者的培养更需要给志愿者赋能,并在知识技能、社交渠道、声誉认可等方面助力其提升,实现志愿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价值感的统一。
以上就是所有的分享内容,最后非常感谢i will行动的伙伴和所有的志愿者。我们自己也是本次行动的志愿者,在参与行动整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感动,谢谢大家!
© 版权所有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京ICP备17010682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10号中认大厦3050 电话:13522799862 邮箱: admin@bonengchinaprobon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