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发布人: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 2025-01-20
2025年新年伊始,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的“志愿圈”行动研究: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志愿服务如何更有效地助力不同主体协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与民生福祉,吸引了来自社会工作部门、志愿服务组织、商业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校的20余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与会人员以 “社区志愿圈” 项目及其成果之一的《社区志愿服务圈的指标体系及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围绕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机制与模式展开线上和线下研讨,交流分享各自的见解与建议,期望这些研讨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线践行者、各类社区慈善资源的支持者等提供实证参考和指导,助力社会各界更有效地协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李静介绍了会议背景和志愿圈项目基本情况,并向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各伙伴组织、志愿者代表,辖区内的书记、主任、社会工作部门相关领导等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对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吕敏杰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孟楚璇分别发言。吕敏杰从博能基金会与腾讯基金会联合开展志愿服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反观行业的发展变化,希望通过社区志愿圈项目进一步挖掘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不同主体通过志愿服务对所在社区、服务对象及组织和个人产生的变化,创新的路径和遭遇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持续为行业贡献借鉴有效和拓展灵活的公共品。孟楚璇则提出希望通过社区志愿圈项目尝试创新资助模式,提升参与深度和方式,这不仅包括以往的成熟常规资助方式,还包括从工具、理论、技术、人才等方面入手,以更好地萃取各领域项目经验和知识,推动行业发展。
民政职业大学教授李长文分享了“社区助老助残志愿圈项目”的调研与评估情况,指出项目在多主体联动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张菊枝则详细介绍了“社区志愿服务圈的指标体系及运作模式研究报告”,提出了六种志愿服务圈运行模式,并给出了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建议。
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数字化赋能、社区需求变化、服务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州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倪峰分享了数字化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实践经验,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郝悦则提出了菜单式志愿服务需求对接模式。中防安护应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中商惠民董事长助理邹冬芳介绍了“1+3+N”模式在商超便利店场域中服务社区的应用。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主任李晓提出,要注重社区志愿者的能力建设和激励机制,通过陪伴式督导的方式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增强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工作部张源畅科长介绍了政府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希望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北京大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讲师朱红从学术角度分析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为提升项目的模式更新提供了理论视角。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宋煜分享了对社区需求调研的见解,强调精准把握社区需求是提供有效服务的关键,同时围绕社区志愿服务相关议题分享了不同政府部门多年来在政策制定、标准研发、信用激励等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所做的努力和社会力量参与所取得成效,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视角。孟楚璇表示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为社区志愿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元素,腾讯基金会也非常希望与大家继续携手共进,为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志愿圈”项目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助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她对与会专家和合作伙伴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未来携手各方共同探寻更多创新模式,以期为社区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 版权所有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京ICP备17010682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10号中认大厦3050 电话:13522799862 邮箱: admin@bonengchinaprobon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