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项目中心>志愿行动

志愿行动

重磅发布 |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风险防范十条

发布人: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 2020-02-28

志愿者

志愿者常常是灾难的第一响应人,也是应急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在2020年抗击突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对中,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为避免和防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风险,实现志愿者的心愿和服务成效,必须加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志愿服务风险防范。


一、疫情防控志愿者基本准则




《志愿服务条例》规定了志愿服务的七个原则:


● 自愿    ● 无偿    ● 平等    ● 诚信   ● 合法

● 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和他人合法权益 

● 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在疫情防控中,生命至上、平安第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定都是志愿服务护佑的目标。每个志愿者都应加强组织性与协同性、主动跨界合作,发挥专业技能与职业专长,做好以人为中心的有温度的服务。


二、科学认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应及时关注疫情,了解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每个阶段发布的防控政策和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等专业部门对有关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传播特点、感染症状、防护手段等科学知识,用于指导行动。


三、准确把握志愿者定位




当灾害突然爆发,所有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被中止,人们被迫进入应急状态时,正式系统和系统内专业力量往往难以满足快速响应紧急应急工作的特殊需要。武汉在因疫情灾害发生而封城时,所有自愿到达现场、不为报酬开展救援行动的专业和非专业救援人员,都称为志愿者。他们是风险防控的“第一响应人”,是应急服务的递送者,是提升全民抗疫的重要支撑力量。


四、有效发挥志愿服务职能




在抗击疫情中,人人可以成为力所能及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内容主要涉及:


线下救援:在市区交通要道从事执勤、接送医务人员和病患、物资救援、运输、装卸和方舱协助等;社区(小区)排查、站岗、出车、生活物资采购与分发楼栋管理、垃圾消杀、照顾居家隔离户和弱势群体等。

线上救援:包括提供防护知识、医疗咨询、心理咨询、规避法律风险指导;在线社群营造、危机干预、资源链接与能力建设;在线技术工具开发与应用、信息调研与统筹对接、网络培训课堂等。线上救援多为专业志愿服务。


还有一类特殊志愿者,在医院和隔离区内,年轻、轻症病友尽其所能支持年长和重症病友建立信心。


线上、线下的救援互通互动,既在本区域行动也跨区支援。


五、认真恪守志愿者的责任




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必须树立公共责任意识。要服从国家和政府部委的政策法令,听从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在政策或组织运转功能暂时失灵时,主动填补空白,自救自治。尤要实践大疫下的共同体伦理: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反对社会排斥,消除对他人的歧视,注重保护次生灾害的受害群体——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非新冠病人。


六、系统认知应急志愿服务涉及的主要风险




志愿者个人层面的风险:健康和人身安全风险;心理创伤、精神伤害、法律纠纷、经济损失等;

志愿服务对象层面的风险:因志愿者个人原因对服务对象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志愿服务组织层面的风险:因志愿者个人原因影响组织的整体公众形象。

社会层面的风险:志愿服务组织形象受损或者产生恶劣影响时,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部门可能会失去信任。


七、提升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意识




一要学习、掌握风险防范知识;

二要有安全防护工具、充足睡眠和亲友支持网络;

三要行动依靠组织;

四要时常检测自我能力;

五要危难时紧急呼救。


八、依法保障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




志愿者有知情权、选择权、受培训权、安全保障权、人格尊严和信息保护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所赋予的权利。


志愿者承担但不限于以下义务:尊重志愿服务对象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接受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服从管理,接受必要的培訓;按照约定提供志愿服务;因故不能參与或者完成約定的志愿服务時,应当及時告知志愿服务组织或者志愿服务对象。


还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自觉抵制任何以志愿者身份从事的营利性活动或其他违背社会公德活动;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九、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的保护作用




一是让志愿者知晓风险,并主动承担风险。

二是为志愿者在应急期间上人身意外保险。

三是线上援助疑似病患的志愿组织,须把控专业行为的边界,远程医疗和心理咨询也要对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意料外变化负责,可采取志愿者和上线居民共同认可的群同意书方式规避风险。

四是做好应急风险防范的培训演练。五是为志愿者合理排班,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等。


十、做好志愿服务协议的签订




按照《志愿服务条例》规定,志愿者组织与志愿者之间可以口头方式缔约,但书面协议更受鼓励。在签署志愿服务协议时,志愿者组织要帮助志愿者充分了解并认同在开展志愿服务时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指导志愿者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预防道德伦理风险。



菠萝之家
微信公众号